緣起─
位於高雄鳳山區與苓雅區交接處的衛武營原為軍營用地,在1979年的軍事會議中裁定不再做為軍事用途。
1992年3月,由高雄民間各界人士發起成立「衛武營公園促進會」,吹響「南方綠色革命」的號角,喊出「綠色之夢─衛武營公園」的口號,促進會成員包括醫界、文教界、藝術家和新聞工作者,環保人士和民意代表為主,決心爭取高雄市民擁有「徜徉在維也納森林一片翠綠中」的權益。這也是大高雄地區第一次出現非政治性公共政策的市民運動。

2004年12月31日是衛武營新訓中心的最後一夜,衛武營軍事營區正式走入了歷史。
2010年4月24日「衛武營公園」舉行開園典禮,開始24小時全天對外開放。
1992年衛武營公園促進會在催生公園的運動過程中,提出「綠色之夢」宣言:「讓孩子們和草、和花、和樹一起成長,讓相愛的情侶在樹蔭、花草間徜徉,讓老人有個地方休息、散步、運動,讓都市居民有個溫暖的綠色夢境。」歷經近20年,在民間團體及各界的努力下,衛武營公園這個溫暖的綠色夢境,終於夢想成真。

@清朝時期──
在台灣堡圖中,今日之衛武營之位置約略位於鳳山五塊厝與七老爺聚落間(下圖中之紅框處)。「衛武營」一地在清朝時期,原是一片廣闊的沼澤地,舉目所及是綠意盎然的紅樹林與熱帶植物,亦是當時平埔族的馬卡道族人的狩獵場域。
清乾隆53年(1788),鳳山縣城(舊城)自左營遷移至下埤頭街(今鳳山區),為鳳山新城。新城所在的下埤頭街在清康熙年間已是具有行政、商業及軍事(鳳彈汛)的市街。但位於鳳山新城城廓外的「衛武營」區域,是到日治時期,日人才開始進行相關的軍事設施

00-1-4-01jpg.jpg

@日治時期──
1895年簽署的《馬關條約》,臺灣被割讓予日本,開始往後50年的臺灣日治時期。

文章標籤

得勝端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客家「纏花」的「纏」字是指以絲線或其它線材,纏繞在紙片和鐵絲上,將多片花葉組合的精緻工藝品。而閩南人則稱其為「春仔花」。
客家纏花應用範圍相當廣泛;包括客家廳堂中的箱形桌供、繡燈裝飾、新房掛件、新娘的髮簪,以及孩童帽飾等等,甚至在糕粄上,像新丁粄上也可看到插著纏花作品。
春仔花是台灣早期社會傳統的生活手工藝,常用於新年(飯春)、節慶、婚婚慶禮俗上。現今大都由機器生產的塑膠製紅花所取代。
分享幾個運用纏花技巧做的鑰匙圈作品。

客家纏花01.jpg

客家纏花02.jpg

客家纏花03.jpg

客家纏花04.jpg

客家纏花07.jpg

客家纏花06.jpg

客家纏花08.jpg

 

得勝端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在「客藝駐竹.竹編藝術創作展」展出作品中,鹿米竹工坊的葉怡驎提供的竹搖藍,是一個縮小版的作品。

小小的竹搖藍,不僅吸引參觀者的目光,也喚起不少人的童年回憶。「以前的小孩都是睡『幌籮仔』大漢的(長大)。」看著竹搖藍,你一言我一語的述說著,彼此之間相同的搖晃記憶。

P501.jpg

「幌籮仔」是臺語發音。客語的「搖籃」,還有「晃槓仔」的說法。
位於美濃永安街的鹿米竹工坊,是竹藝師葉怡驎的工作室。在工作室看到小小的竹搖藍時,就好奇的問葉怡驎,「現在會有人來訂做竹搖籃嗎?」
「有啊!就有人說要訂小型竹搖藍,要給家裡的寵物用。」
葉怡驎的回答,真的應證了現在很多人是把竉物當孩子來養。

P741.jpg

在「客藝駐竹.竹編藝術創作展」中,有一件舊舊的竹門簾。這張竹門簾原掛在屏東佳冬楊家祖堂。
客家人勤儉持家,愛物惜物,一張竹門簾上可以刻畫上多年的歲月光陰。竹門簾在六堆客家婚嫁喜慶中扮演極重要角色,每當夥房有娶媳婦的喜事,竹門簾會在此時換新。前些年楊家祖堂娶媳婦,就一口氣換了19張新門簾,讓整個夥房煥然一新,喜氣盈門。
竹門簾是台灣六堆客家人特有的生活工藝品,早期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在住家的房門懸掛竹編的門簾,以其可透視性及隱密性,區隔內外,成為客家夥房的一大特色。
竹門簾使用的竹材,過去曾使用刺竹,現在則以桂竹為主。傳統竹門簾經過開竹、剖片、定寛成形、編製等多道程序。由兩人一組的工藝師在工作台上以手工編製,兩人編竹簾的力道必須要一致,如果施力不一致,竹簾就會偏歪的。

得勝端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地處亞熱帶的臺灣,氣候高溫多雨,適合竹子的生長,各地都可見竹的蹤跡。臺灣地名中與竹為名者,數量甚多,其中以「竹圍」為名者就高達318處,可見臺灣早期常民生活與竹子的密切。

除了衣、食、住、行、育、樂的應用,老祖先也將竹子的生態觀察轉化為俗諺,成為生活智慧語句。

   竹編時鐘01.jpg

       2018 客藝駐竹.竹編藝術創作展」中,竹編時鐘/葉怡驎作品(鹿米竹工坊 美濃)。

客家人將竹子哲學應用在客家諺語上的有:

「竹愛嫩時拗,子愛幼時教。」── 竹子若要做成擔竿(扁擔)、牛軛等農具等農具,必須於幼嫩時適度拗彎雕塑,方成器具。意即教育宜從小做起。兒童有無限可能,教育子女在幼時就要適時教導,不可過於溺愛。

「青竹莫將老竹欺,嫩筍也有燥籜時。」──人和竹子一樣,都會經過年少時光,也一樣會老。年輕人要敬老,不可欺老;因「人人做過十七八,擔竿做過嫩筍來」。

「前人種竹後人園,後人接手笑連連。」──「前人種樹,後人乘涼」,後人享受前人耕耘的福蔭。長輩種的竹子、樹木變成晚輩的竹圍、樹園,後人接管使用滿心歡喜,意指先人辛苦耕耘打拼奮鬥,留下許多資產,後面的人才有好日子過。另外一句客家諺語「這世做,後世得」,亦同樣的意思。

「爺娘想子長江水,子想爺娘擔竿長。」──父母關心子女就像長江水一樣長,遠超過對自己,子女卻很少關心父母。勉勵人要孝順。

「竹做个鴨仔」──指人「無心肝」。

臺灣俗諺與竹子有諺語中,我們最常聽說的「歹竹出好筍」,是指出身平庸的人也能出好子孫。其它與竹子相關的臺灣俗諺有:

好竹出龜崙」──挺直壯碩的竹叢,卻長出彎彎曲曲的竹筍;喻好父母生出不肖子女。

得勝端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2018 客藝駐竹.竹編藝術創作展」於8/18~9/2 日在高雄市新客家文化園區文物館特展室展出。
所有日常生活用品的製造,都是客家工藝品的展現。
客家工藝的使用材質包括:竹材、木材、藤材、金屬、石材、蓆草(藺草)、稻草…等。竹材在客家生活食衣住行的應用上,包羅萬象,有竹枕、竹床、竹蓆、竹門簾、竹製椅、竹椅、搖籃、竹背簍、謝籃、蒸籠、菜弇、竹火籠、雞籠、豬籠、採茶籠、魚簍、水管、竹水壺、竹煙桿、竹筒炮、竹飯撈、筷子、斗笠、油紙傘、竹掃把、捕鼠器、畚箕、擔竿(扁擔)、轎子(轎身骨架)、籤筒、樂器、童玩…等,不勝枚舉。

海報.jpg

P_20180817_112321.jpg

客家常用的經濟竹材有:
長枝竹:客語名稱─「唐枝竹」、「長枝竹」。
屬叢生竹,為臺灣特有種。竹型高大雜亂,葉片細小,根莖粗短。竹節間長20~50公分,質地柔韌是竹編藝品的良好材料,在中北部也常用作耕地防風林。其筍是世界上生長最迅速的植物,有一夜長1公尺的紀錄。
竹桿可作建築和製造家具,工藝材;竹篾用編製如籮筐、米篩、畚箕、斗笠、捕魚籠等生活器物;也可製作童玩。
綠竹:客語名稱─「綠竹」。
常見的熱帶叢生竹,「綠竹筍」是臺灣最著名的食用筍種,外型呈彎曲牛角狀,體型肥短,筍肉肥嫩,味鮮美,口感柔嫩,常被用於涼拌。目前以新北市的栽培面積最大,為臺灣主要的外銷品種。
嫩筍食用;竹桿可作家具、農具或編製竹器;造紙材料,亦可製成竹炭。

得勝端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